文章詳情
質量管理人員應遠離工藝和技術
日期:2025-09-25 05:46
瀏覽次數:1874
摘要:
質量管理人員應遠離工藝和技術
這是一個原則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度的問題,即便你把它看做一個度的問題,那么熟悉的要**,蜻蜓點水還是要達到分清楚工藝,生產是不是在糊弄的水平?如果是蜻蜓點水,這可以理解,如果達到工藝工程師的某個水準,這就非常過分,完全不能接受。
這是一個原則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度的問題,即便你把它看做一個度的問題,那么熟悉的要**,蜻蜓點水還是要達到分清楚工藝,生產是不是在糊弄的水平?如果是蜻蜓點水,這可以理解,如果達到工藝工程師的某個水準,這就非常過分,完全不能接受。
質量人員除了本專業的控制,分析技能外,作為和產品和過程相關的質量人員,必須要熟悉產品標準,過程標準等等。這些標準是技術活動的輸出物,但熟悉標準,和標準本身并不是技術工作,應該不需要技術,這和對技術論文的要**不一樣的。
家電產品都有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是技術活動的輸出物,但閱讀和理解和學習操作家電卻不是一個技術活動。雖然,有一定技術背景的人,讀說明書理解起來會快一些,但不可否認的是完全不懂得技術的用戶,恰恰能發現說明書中寫得不明確的地方,寫錯的地方,有歧義的地方,在操作過程中,也更容易發現一些使用問題,而這些問題是由于產品缺陷或說明書中沒有明確規定所導致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懂得技術,他們才能遵照規定的流程操作,能夠真實地反映,產品本身的問題,而不是由于顧客**習慣而造成的隱患。能真實地反映,我們提供的操作程序的正確性。
若這個質量人員不懂得工藝,他就不可能很快就理解工藝人員頒布的工藝文件,說明,當他不明白的時候,他完全有權利將這樣的文件退回工藝,讓他們重新寫成他能看得明白的。若他看不懂,那些不懂得技術的操作人員,顧客,如何能正確理解?誰來確保工藝生產文件本身的質量?如果質量人員不懂得技術,則工藝上要求,5步測量,就5步測量,若所得結果與工藝明示的不一樣,就直接告訴工藝,結果不一樣。而不會去想在哪里去調整,工藝上要做怎樣的修改,而是把問題描述清晰,數據備份后直接把工藝文件駁回。
喬布斯因為不懂得機械上的散熱原理,但他就是不能忍受,電扇的噪聲和共振,他要求Apple電腦,必須沒有散熱扇,任何電扇都不要。結果從apple II開始,蘋果電腦成了世界上**不用電扇散熱的電腦。喬布斯不懂得電路設計,也不懂得電路焊接,表貼技術,他就是要求,主板必須為對稱設計,要看上去像藝術品,為此,他直接開除了,不執行他的命令,而給他講技術原理的硬件工程師和為這個工程師求情的硬件研發經理。
黑帶搞各個行業的Sixsigma課題,并不是因為他們是各個行業的專家,而是因為他們懂得改進項目,有目標,懂得如何去獲取資源,如何去領導課題,何時才能取數據,該取樣多少,用什么工具來分析,怎樣讀結果。他們做課題,成功的關鍵不是黑帶如何強,而是技術方面的專家自己能力如何,過程是不是穩定。譬如,DOE中的實驗因子有幾個,黑帶是說不出來,這需要專家的能力,而因子的實驗水準,設在哪里,也是專家說了算,黑帶本人在這時不過也是個工具而已。
黑帶課題因為由黑帶負責,他是**不能失敗的人,所以他會堅持到底,不去妥協,執著下去,所以課題能成功。喬布斯要的是從顧客角度出發,看起來順眼的產品,因此他不妥協,執著下去,所以產品能夠成功。質量人員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去看產品,從顧客的角度去看產品,從公司,國家,行業規定的標準的角度去看產品,他們也只能不妥協,執著下去,他們才有價值。
在國內做顧客是三孫子,在國內做質量也是三孫子。在國外發生的問題,人們把工程人員拉出來,問他們為什么不符合標準?我們把質量人員拉出來,問你們質量對標準是怎樣理解的?這就是我們產品做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一個標準是死的,人是活的,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的,另一個是標準是活的,人也是活的,而標準更是只有專業人員才明白的東西。 都是向前一步,我們是質量人員向前一步走,人家是技術人員向前一步走。質量人員向前一大步,技術人員就等于退了一大步,甚至是兩大步。
在國外是把質量人員,項目經理,黑帶,審核員都能進行單獨的職業資格認證,把這些工作整合起來,當做一個專業來看。而我們是恨不得把質量工程師分成,機械質量工程師,熱處理質量工程師,金相質量工程師,有機化學質量工程師,無機化學質量工程師,電子質量工程師,封裝質量工程師...干脆把質量去了,都是工程師,就天下大吉了。說白了,一群搞技術的人看到自己被一個完全不懂得技術的人給堵得心里不舒服,看著礙眼。
對不起,不懂得技術人才,不懂得產品的人才真正懂得質量,這是世界的大趨勢,不懂得技術的顧客懂得哪個產品順眼,不懂得技術的商人,知道哪個品牌好賣。不懂得人的耳朵*多連續聽2個小時就必須休息的顧客,不知道252M就已經能夠滿足3個小時,60首歌曲的顧客,選擇了被專業技術人員批駁得一無是處的10 個G的Ipod(下載10000首歌曲要用多長時間?鋰電能堅持24小時嗎?等等)。把所有道理都能講,所有技術條件都能說得清清楚楚的Sony,三星失去了市場。
再舉個有我國特色的例子,不懂得**需要,但懂得忠于黨的,知道黨的需要的政委才能讓黨指揮槍,但一個在**需要和黨的要求之間徘徊的人,沒人知道他會把槍口指向誰。
懂得技術,懂得產品的人才有條件拍腦地,拍胸脯。什么都不懂的,只會對產品說Yes or No.
鉆石:這是我對另一個極端的博文 ccsspp454的《做質量管理人員必須先熟悉生產工藝》的回帖
在國內基本上都是在讓質量向工藝和技術靠攏,把質量人員向工程技術人員方向轉化,似乎是一個由來以及的大趨勢。這與國際上近年來形成的整合的趨勢背道而馳,因此我覺得有必要拍一拍磚,看看各自的道理在哪來。